高防服务器分层进行安全保护是推荐的做法,也是扩展性最好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因为单一的高防服务器安全机制难以保护整个系统,要保护网络架构,必须在各层都进行安全保护。这种分层思想也称为深度防御(defense in depth)。它要求网络是一个多层系统,这样,当其中的一层失效,网络也不至于全部痪,也就是说这种失效可以被限制在某个层面。而且,根据这种分层的思想,网络的漏洞也可以被限制在某一层,其他层则可以由于应用了各种安全策略而不受该漏洞的影响。
一、多层边界解决方案
当今网络的解决方案正由在边界设备上部署安全保护,转变为在网络的各层之间部署安全保护。在私有网络的内外边界部署入侵防御系统(IPS)是目前的推荐做法之一。另外,可以在同一个组织机构的不同商业部门之间部署防火墙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来把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分组,并应用边界防御措施。在这个多边界模型中,每个部门内部可以在不同的层面进行防御。
这些年来,制定有效边界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仅仅依靠传统的防火和DS防御机制来保护边界安全是不够的。Web应用、无线访问、网际互连、VPN,所有这一切都让“边界”这个概念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分层的思想是让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得以在不同的层面实施。还有一个类似的概念称为安全岛。要用安全岛作为解决方案就不能把思维限制在网络边界的概念上,也不能只依靠一种方式来保护网络安全,应该分层进行保护一一即把网络分成边界、分布层、核心层和接入层。图1所示即为基本的分层保护机制,该机制的设计初衷是保护系统中的数据流。
分层思想还与每个环境中所使用的技术以及在各层使用不同技术的复杂性有关。之所以说它复杂,是因为网络同时应用了多种协议、应用程序、硬件和安全保护机制,而它们又处于OSI模型的一层或多层中。网络环境可以分为很多层,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攻击类型也是针对其中的某层进行攻击,因此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
二、多米诺效应
OSI模型的目的是使不同的各层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地进行工作。分层思想也会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发展适应。OSI模型中的每一层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信息会以逐层上传下达的方式来进行处理。问題是,如果网络中的菜一层被黑客入侵,整个通信就都被侵入,而其他层也不知道这一层出了问题。比如,见图15,如果物理层(第1层)被侵入,其他层则也会相继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网络安全符合短板效应,网络中最薄弱的环节决定了网络整体的安全性。因此,提到网络互连的概念时,每一层都有可能是最薄弱的环节。
上一篇:网站高防服务器的边界安全怎样呢?
本文链接:http://www.gkidc.com/news/jkxy/468.html
所属栏目:极客学院
【本文由极客网络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原创,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投稿请发至邮箱 layton@zhi-yue.net 】